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

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6-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魂,产生于中华民族的历代生活中,在中华民族的反复实践中形成。文化传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控制着人们的内心情感和价值

中国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魂,产生于中华民族的历代生活中,在中华民族的反复实践中形成。文化传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控制着人们的内心情感和价值取向,这些特点对思想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影响最大。总体来说,大学生智商较高、思维严谨、态度踏实,通常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容易接受新思想,同时也会积极思考文化传统。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行为习惯的改变,传统中一些旧的因素会逐渐淡化衰亡,新的因素逐渐积累形成。 一、西方国家及台湾地区注重大学生的文化传统教育 20世纪后半叶,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加强文化保护、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独立性,法国主导提出了“文化例外”的口号。现在,法国各界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法国政府注重对文化事业的资助和管理,曾提出了“文化发挥公民教育作用”的理念,特别在大学生教育中,倡导遗产保护与传统教育并行,传统与创新同行,把把握年轻一代与把握民族的未来画等号。[1]英国在各专业大学课程中均设置了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宗教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行道德熏陶和绅士风范的培养,同时注重以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充实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2]我国台湾地区的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主要集中于伦理、道德等课程中,课程的明确性和连续性极强。 二、中国文化传统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传统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中指出“中国梦”的实现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复兴,充分表达了对“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追求和对“真、善、美”的渴求与热爱。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人格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大学生迷途知返,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 我们的宗教伦理、儒家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教化作用,最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规章制度变化快,利益格局被打破,现实矛盾突出。宗教伦理中包含许多为人类社会世代相传的普遍道德准则,对调整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儒家文化注重忠诚,注重个人勤奋和忍耐,注重家庭人伦关系,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培养出勤奋而有纪律的大学生。 (二)中国文化传统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滋养作用 要真正理解人文精神的含义,应当发掘它的当代文化精神和历史文化精神双层内涵,充分认识中国文化传统对文化精神的传延、滋养作用。历史中的社会行为和文化形态要想在当代人们的精神和行为中不断延伸,必须让当代人们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而大学生是当代人们中最好的学习主体。通过学习,大学生在掌握新的科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精神教育,并依靠传统精神中的有利资源,大学生的人性和精神境界也得到不断提升。这些文化精神深埋和沉淀在大学生的精神中,通过大学生的社会活动不断地辐射、感染当代人们。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全面掌握科技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人文素养才称得上是新时代的人才,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大学教育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其能将我国传统文化深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学科和领域展开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渗透,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信心,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将优秀传统文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所有学生渗透,将文化的传播与大学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 三、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作用 (一)大学生利用掌握的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二战”远东的主要战场在中国,对中国教育破坏严重,大学数量非常少。有的大学生到国外避难,有的选择留下,投笔从戎,但是大部分都牺牲了。20世纪50年代后,近代科学技术已在中国本土化,并且开始加入国际科技竞赛,原子弹、氢弹、卫星、核反应堆的研制成功,数以万计的大学生被培养出来,中国人近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心理自卑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中国人有能力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做出贡献。一种崭新的、定量的、无限扩展的世界图像在大学生脑海中产生,替代了部分陈旧的、定性的、有限的世界图像,一个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形成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学生掌握着新的科学知识,知识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大大改变客观世界,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使人的主观世界大为改观。大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改变精神世界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其一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制造出的新产品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玩,从而直接作用于社会文化的最低层次——器物层次,并以此为开端,引起社会文化的制度层次、观念层次和价值层次的变化;其二是利用科学知识体系所形成的新概念、新观点直接影响人的世界观;其三是利用科学的建制性、规范性影响和制约周围人的习惯、良心和行为准则,促使大学生群体优先成为最优秀的群体之一,从而对社会中的其他群体起到示范作用,推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起积极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而优秀的文化传统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它们是我国珍贵的文化宝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断传承发扬下去。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传承的语境主要有两种:一是历史语境。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经过历史的不断洗礼和沉淀而流传下来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其中蕴含着我国许多伟大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我国抵御挫折的重要精神支柱;二是时代语境。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使得文化的交流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也要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我们要利用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增强对文化传统的认知与认同,并在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传播和弘扬文化传统,不断增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社会影响力,逐渐提高我国的文化实力和国际地位。 [1]刘敏.浅议法国传统文化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14,(6):22-27. [2]王璐,尤铮.英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4,(6):18-22. 中国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魂,产生于中华民族的历代生活中,在中华民族的反复实践中形成。文化传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控制着人们的内心情感和价值取向,这些特点对思想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影响最大。总体来说,大学生智商较高、思维严谨、态度踏实,通常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容易接受新思想,同时也会积极思考文化传统。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行为习惯的改变,传统中一些旧的因素会逐渐淡化衰亡,新的因素逐渐积累形成。一、西方国家及台湾地区注重大学生的文化传统教育20世纪后半叶,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加强文化保护、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独立性,法国主导提出了“文化例外”的口号。现在,法国各界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法国政府注重对文化事业的资助和管理,曾提出了“文化发挥公民教育作用”的理念,特别在大学生教育中,倡导遗产保护与传统教育并行,传统与创新同行,把把握年轻一代与把握民族的未来画等号。[1]英国在各专业大学课程中均设置了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宗教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行道德熏陶和绅士风范的培养,同时注重以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充实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2]我国台湾地区的传统文化在大学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主要集中于伦理、道德等课程中,课程的明确性和连续性极强。二、中国文化传统对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影响(一)中国文化传统对大学生人格形成的积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中指出“中国梦”的实现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复兴,充分表达了对“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追求和对“真、善、美”的渴求与热爱。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人格的要求必须与时俱进,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大学生迷途知返,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我们的宗教伦理、儒家文化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教化作用,最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目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规章制度变化快,利益格局被打破,现实矛盾突出。宗教伦理中包含许多为人类社会世代相传的普遍道德准则,对调整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儒家文化注重忠诚,注重个人勤奋和忍耐,注重家庭人伦关系,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培养出勤奋而有纪律的大学生。(二)中国文化传统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滋养作用要真正理解人文精神的含义,应当发掘它的当代文化精神和历史文化精神双层内涵,充分认识中国文化传统对文化精神的传延、滋养作用。历史中的社会行为和文化形态要想在当代人们的精神和行为中不断延伸,必须让当代人们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而大学生是当代人们中最好的学习主体。通过学习,大学生在掌握新的科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精神教育,并依靠传统精神中的有利资源,大学生的人性和精神境界也得到不断提升。这些文化精神深埋和沉淀在大学生的精神中,通过大学生的社会活动不断地辐射、感染当代人们。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全面掌握科技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人文素养才称得上是新时代的人才,这样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大学教育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途径,其能将我国传统文化深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学科和领域展开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渗透,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信心,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将优秀传统文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所有学生渗透,将文化的传播与大学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三、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作用(一)大学生利用掌握的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世界“二战”远东的主要战场在中国,对中国教育破坏严重,大学数量非常少。有的大学生到国外避难,有的选择留下,投笔从戎,但是大部分都牺牲了。20世纪50年代后,近代科学技术已在中国本土化,并且开始加入国际科技竞赛,原子弹、氢弹、卫星、核反应堆的研制成功,数以万计的大学生被培养出来,中国人近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心理自卑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中国人有能力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做出贡献。一种崭新的、定量的、无限扩展的世界图像在大学生脑海中产生,替代了部分陈旧的、定性的、有限的世界图像,一个马克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形成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掌握着新的科学知识,知识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大大改变客观世界,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使人的主观世界大为改观。大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改变精神世界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其一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制造出的新产品改变人们的衣、食、住、行、玩,从而直接作用于社会文化的最低层次——器物层次,并以此为开端,引起社会文化的制度层次、观念层次和价值层次的变化;其二是利用科学知识体系所形成的新概念、新观点直接影响人的世界观;其三是利用科学的建制性、规范性影响和制约周围人的习惯、良心和行为准则,促使大学生群体优先成为最优秀的群体之一,从而对社会中的其他群体起到示范作用,推进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二)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起积极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而优秀的文化传统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它们是我国珍贵的文化宝藏,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不断传承发扬下去。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传承的语境主要有两种:一是历史语境。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是经过历史的不断洗礼和沉淀而流传下来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其中蕴含着我国许多伟大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是我国抵御挫折的重要精神支柱;二是时代语境。在经济全球化以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使得文化的交流也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也要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影响和作用。我们要利用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增强对文化传统的认知与认同,并在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传播和弘扬文化传统,不断增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社会影响力,逐渐提高我国的文化实力和国际地位。参考文献:[1]刘敏.浅议法国传统文化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14,(6):22-27.[2]王璐,尤铮.英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4,(6):18-22.

文章来源:《舰船科学技术》 网址: http://www.jckxjszz.cn/qikandaodu/2020/0603/346.html

上一篇:浅析中职电子技术的现代教学方法
下一篇:STEM教育融入物理教学的研究现状与路径探讨

舰船科学技术投稿 | 舰船科学技术编辑部| 舰船科学技术版面费 | 舰船科学技术论文发表 | 舰船科学技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舰船科学技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